适马I系列镜头的“前世今生”
适马的镜头产品线十分丰富。
适马镜头成立于1961年,现在使用的“SIGMA Global Vision”品牌则建立于2012年。就在这一年,适马整个产品线的研发方向和思路基本成形,所有镜头均被归入了“Art”“Contemporary”“Sports”三大产品线,每条产品线均代表着适马本身对用户需求和产品发展方向的理解。这也代表着适马从单一的产品研发,转向了更有体系的系统性产品研发。此后的适马镜头产品也更加有针对性,更加精细化、针对性的摄影创作需求都能从中得到满足。假如从市场的角度去看,适马进行这样的品牌设定和产品线统合调整,也是用户需求、产品市场细化的结果。
从细分后的适马镜头产品线来看,“Art”系列的设计专注于光学性能,具备对丰富细节的精致表现能力,可以为用户提供很高的画质选择。是3条产品线中,画质和光学性能最好的一个,通常也是最贵的一个。通常在这一系列镜头上,我们能看到许多先进的镜片制造技术和材料应用,并且光学镜片组的设计也相对复杂,镜头口径和尺寸也相对要大一些。
“Contemporary”系列的设计则更注重用户的使用体验,其重点兼顾镜头的性能表现和轻巧便携,是适马镜头产品中适用性最广,用户群定位最为模糊的一个。这个系列也是目前性价比最高,且与无反相机用户需求最为贴切的一个。由于无反相机在过去数年间已取代单反相机成为市场主流,适马在这一系列中融入了许多最新技术,设计方向也逐渐调整成为了“在不影响先进光学性能或实用性的情况下保持小尺寸和重量轻”的方向。
“Sports”系列的设计注重镜头的高响应速度和自动对焦速度,它是专门为了满足新闻摄影、体育摄影、生态摄影等经常需要捕捉主体运动姿态、动作的摄影题材对镜头和机身的高性能需求而设计。从技术上说,它代表着适马镜头在驱动系统、传动系统和自动对焦镜片组行程算法等方面的技术实力,也是3条产品线中功能性最强,整机响应速度最高的一个。它还是“可自定义性”最强的一个,配备了专用软件,让摄影师能根据拍摄项目需求和自身的操控习惯,对镜头的性能参数进行自主设置。同样由于无反相机的流行,短法兰距和大口径卡口的特点,让这一系列产品的镜身尺寸和重量也越来越小,技术和设计上与“Contemporary”系列有了越来越多的共通之处,但唯一不变的是,大部分适马的长焦定焦、长焦变焦镜头都是被划归这一系列。正因如此,该系列的镜头也常常被市场和用户看作是适马高端镜头产品的代表。
事实上,现在的适马镜头,除了之前更新的“Art”、“Contemporary”以及“Sports”三大产品线外,还有一个“隐藏”的产品系列,也就是在2021年面世的“I”系列镜头。这一系列目前仅推出了7款产品,并且都被划归到了“Contemporary”产品线中。
“I”系列的产品定义是适马对产品设计研发和精工制造更高追求的体现。
什么是“I”系列镜头
从已推出的7款“I”系列镜头可以看到,目前这一系列的产品均为全画幅镜头,且均是为无反相机设计。从设计本身上看,它确实与“Contemporary”系列的理念和定位有很高的契合度,同样是注重光学性能与轻巧便携的结合。
在发布这一系列镜头时,适马曾表示,当下用户拍摄照片和视频的设备选择是越来越多,因此用户对相机和镜头的诉求不再仅仅是简单地满足“捕捉图像”,而是对自身精神追求、生活态度体现的一种转化。这就对镜头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有了更高要求,卓越的光学性能、出色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轻巧便携的镜身、精致美观的外观设计、细节满满的精工制造质量,这些都成为了“高品质镜头”的基本。“I”系列镜头正是为实现这一超越产品功能的更高目标应运而生的产品,但由于镜头功能定位这一基础属性的不便,所以适马将它融合在3大产品线中,成为了一个隐藏产品系列。
在我的角度看,“I”系列的产品定义是适马对产品设计研发和精工制造更高追求的体现,与其说它是包含于适马现有的“Art”“Contemporary”“Sports”三大产品线中,还不如说它是统合这三大产品线的,更高一层的“Icon”或旗帜。
对于“I”系列的具体定义,适马用了3个“I”来进行诠释,分别是“Incredible Optical Quality”(优异光学质量)、“Impressive Build Quality”(精湛做工)和“Innovative User Experience”(创新用户体验),其设计理念中一个关键目标是成为“小巧而高级的定焦镜头”,目前只对索尼的E卡口和L卡口联盟(由适马、徕卡和松下组成)的L卡口相机提供支持。
“I”系列镜头的外观设计小巧而精致。
显然,适马对“I”系列镜头是有更高追求的,它不仅仅是希望将镜头只做成拍摄精美照片的工具或设备,而是希望将镜头做成能被把玩、赏析和收藏的艺术品、工艺品。在满足用户获得高质量影像的基本功能诉求的同时,满足用户的更高精神追求及体现用户个人的生活态度。
深入解读“I”系列的3个“I”
对于适马是否能如愿将“I”系列打造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产品“Icon”,目前还不得而知,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经受市场、用户检验,并在不断努力中沉淀、积累的过程。对于刚开始的“I”系列产品来说,谈论这个为时尚早。但我们可以仔细了解一下“I”系列的3个“I”背后的具体体现和含义。
“Incredible Optical Quality”(优异光学质量)、“Impressive Build Quality”(精湛做工)和“Innovative User Experience”(创新用户体验)是适马对3个“I”的具体解释,但深入了解后,我们不难总结出其背后所包含的另外3个“I”—— Identity(独特性)、Iconic(标志性)和Instinctive(自然性)。
★Identity独特性
镜头是相机的一部分,也是你的摄影伙伴,通过它,你可以体验到和记录下许多令人惊叹的时刻。就镜头外观来说,它完全由精密切割的金属制成。戒指也是如此。精湛做工和独特设计可以赋予镜头更深层的意义,其质感和精美所能体现出来的,将是摄影人对艺术本身更高的追求。同样的,将这点放在光学设计上,则能从另一个角度去体现摄影人对摄影艺术、自身工作态度的更高层次追求。
★Iconic标志性
在人体工程学中,如何协调器具、物品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使之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自然协和是很重要的一环。因此,适马在镜头设计中很重视探索摄影人(用户)与镜头(产品)之间的更深层次关系。事实上,这将要求“I”系列镜头的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如何满足捕捉更美好瞬间”“使用起来更舒适”的层面,而是需要照顾到更细、更深的层面,如用户看到产品时的第一观感,拿到镜头时的触感和质感。这就需要适马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照顾到这些环节的每一个标志性瞬间。如用户将镜头握在手中时,全金属机身可以给予的坚实、稳定感。如在使用镜头的对焦环时,其运行过程的力反馈设定能给予用户的平稳顺滑感。如用户在操作光圈环时,其精准定位能给予的精致感。这些都将强化用户对“I”系列的标志性感受。
★Instinctive(自然性/直观性)
直观的用户体验(可被描述成自然性)对镜头来说是很重要的,它其实包含在镜头设计和制造的每一个环节中,也是人体工程学应用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性标志。如果一支镜头能给到用户“如虎添翼”“如鱼得水”“人剑合一”的使用体验,那么就是一支可被誉为“神镜”(在日本也有称之为“铭镜”)的产品。但这样的镜头很少,厂商想要在各个环节中均达到这一点,是相当困难的。就如适马的Art系列镜头,它出色的光学性能和成像质量,就在“结果”上给到了直观的用户体验。Sport系列镜头则是在性能和速度上,给到了直观的用户体验。
对于一个用来创作艺术的工具来说,它能够响应创作者的直觉是很重要的。
事实上,这种直观的用户体验所具备的“自然性”是很主观的,这是其目标达成过程中最难的一环,也是适马“I”系列产品最难做到的一点。它希望摄影师在使用这些镜头时有随心所欲的体验感受,也希望镜头能与摄影师的创作直觉契合。显然,这要在产品上具体化,并不容易。因此,适马在针对这一点进行描述时,也仅仅是提到了如何让“光学性能”上实现与摄影师创作直觉的契合。
“I”系列镜头值得买吗
对许多热爱摄影的人来说,镜头已不止是工具,更是值得收藏、品玩的艺术品。适马正式看到这样的需求,并且想加强镜头的这部分属性,才决定推出需要更高成本和更精细做功的“I”系列镜头。这在某种层面上看,也是适马在向更高的精神、艺术追求而发起的一次挑战。从产品本身来说,适马是想把“I”系列镜头打造成为“用着舒服,看着赏心悦目”的产品。显然,就目前已推出的7款产品来看,这个设计目标已基本达成,其价值也得到了体现,是值得摄影人选择、购买的,尤其是手中还没有同规格定焦镜头的用户。
“I”系列7款镜头
从2021年至今,“I”系列共推出了7款镜头。其中,2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是一款新产品。7款镜头根据功能设计侧重点,被划分为了“卓越成像”(2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24mm F2 DG DN|Contemporary、35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65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极致便携”( 24mm F3.5 DG DN | Contemporary、45mm F2.8 DG DN|Contemporary、90mm F2.8 DG DN|Contemporary)两个部分。
★24mm F2 DG DN|Contemporary
该镜头最大光圈为F2,镜身采用全金属结构,配备手动光圈环,具备从镜头中心成像区域到边缘成像区域都能保持清晰、高对比度的成像质量特点,适合自然风景、天文天象、婚礼和室内装饰等题材的摄影。该镜头使用两枚SLD镜片和1枚FLD镜片对常见的轴向色差进行校正,而两枚高精度的铸模非球面镜片,则能大幅度提升其成像分辨率。总的来说,这是一款在镜头尺寸和高成像质量两方面都很突出的镜头。
★35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
这是一款具备35mm经典标准焦距视角的定焦镜头,它配备F2最大光圈,从光圈环到对焦环再到遮光罩,所有部件均由金属制成,越仔细观察细节,精致的工艺就越令人印象深刻。该镜头搭配Sigma fp无反相机时的总重量约为750克,重量很轻,也能轻松地放到通勤背包中随身携带。小巧的镜身让使用者走在街头拍摄更自如,单手持机也变得更加轻松。
★45mm F2.8 DG DN|Contemporary
这款镜头是为日常生活和旅行场景的拍摄而设计,通过平衡其尺寸、重量和高光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对其操控手感进行了强化,是一支易于携带且使用场景丰富多样的多功能定焦镜头。它还针对此类用户对背景虚化效果的追求,特别进行了优化,使球面像差得到控制,不仅主体前后的虚化区域更明显,而且焦点区域附近的背景虚化效果也能更加柔和。
该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为24厘米,使用圆形光圈结构,能在整个背景虚化效果中突出漂亮的圆形弥散圆和柔和的景深渐变,实现了类似平滑景深渐变的功能。
★24mm F3.5 DG DN | Contemporary
该款镜头采用了非常紧凑的镜身结构设计,实现了更小体积和更高便携性,但它的成像质量(主要是分辨率)上也相当出色,能与超高像素机型进行很好的匹配。这款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约为10厘米,最大放大倍率为0.5倍,可以在很近距离拍摄特写画面,将主体细节纹理和质感充分还原。
★90mm F2.8 DG DN|Contemporary
该镜头是目前焦距最长、视角最小的“I”系列镜头,但它仍然保持紧凑镜身设计和轻巧便携的特点,非常适合日常使用。它针对无反光镜系统进行了全面优化,具有快速和准确的自动对焦性能,并拥有出色的光学性能。50厘米的最近对焦距离,搭配F2.8最大光圈,可以拍摄出平滑、柔润的背景虚化效果,非常适合拍摄人像。
这款镜头还采用了适马最新的光学技术,所使用的5枚SLD镜片有助于减少轴向色差,能够拍摄出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图像。
★65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
在中长焦距镜头中,轴向色差通常是比较明显的,对成像质量的影像也比较大。为此,这款镜头通过使用SLD镜片对这一问题进行校正,使其能够捕捉到更高清晰度和更丰富细节的画面。其使用的两枚玻璃铸模非球面镜片,还针对球形像差和彗形像差以及散光进行了校正,在有效缩小镜头尺寸的同时,保证了照片的高分辨率,以及对背景虚化效果的有效控制,减少了眩光及渐晕带来的虚化效果柔和度降低问题。
★2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
该镜头外形小巧,重量仅为370克,镜身最大长度仅为72.4毫米,结合F2的最大光圈、20mm焦距的超宽视角,使其成为一款非常实用的镜头,能很好地适用于自然风景、广角人像、婚礼和室内装饰等拍摄题材所需,并且由于其对像差抑制的效果很好,也很适合用于拍摄星空、银河等天文摄影题材。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3年·第25期·6版
《中国摄影报》邮发代号1-126
对开每周两期
24个版全彩印刷
全年100期共150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